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32期
编号:13267828
临床常见血小板减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2期
     [摘要]血小板减少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出血的原因,血小板减少可能由許多不同潜在的疾病引起,多见于血液系统性疾病、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及各种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也可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假性减少。因此,这种血液学异常的诊断对医师来说可能具有挑战性。正确认识何种原因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及其机制,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临床常见各种可能性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常见;血小板减少;原因;机制

    [中图分类号] R5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1(b)-0029-04

    [Abstract] Thrombocytopenia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bleeding in clinic. Thrombocytopenia may be caused by many different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are common in hematological diseases, drug-related thrombocytopenia and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various diseases, but also can be seen in various causes of pseudo-reduction. Therefore, the diagnosis of this hematological abnormality may be challenging for the physicians.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of thrombocytopenia and its mechanism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mmon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various common clinical causes and its mechanis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Key words] Clinic; Common; Thrombocytopenia; Cause; Mechanism

    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据相关数据统计[1],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有:血液系统性疾病约占39%,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约占18%,肝脾功能亢进约占7%,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约占4%,妊娠约占2%,风湿免疫类疾病约占1%。有相关数据统计,外科ICU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约占35%以上,住院期间合并脓毒血症的外科患者血小板减少率为41%~83%[2]。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假性因素包括血液凝集、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大血小板的影响以及冷凝集等。目前,研究血小板假性减低及各种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报道较多,故本文针对临床常见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检验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1临床常见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及其机制

    1.1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分析

    1.1.1 EDTA抗凝剂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血小板表面的抗原和抗体反应,是EDTA修饰了血小板表面某些隐蔽存在的抗原,其与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相结合激活了某些卵磷脂的活性。但是这些物质又能活化血小板蛋白受体,促使血小板发生凝集。EDTA还能够增加血小板表面的电荷,防止血小板的聚集。但在血小板抗体的作用下,减弱了EDTA抗聚集的能力。当出现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降低时,一般可通过血涂片发现血小板聚集在片尾部和边缘部,此时,重新采血后用草酸铵稀释液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或改用其他抗凝剂采血后用仪器测量血小板数量,得出准确值[3]。

    1.1.2大血小板的影响 SysmexXE-2100全血细胞分析仪在计算血小板的阈值时,通常情况下,血小板的体积会在2~20 fl,但是在病理的条件下,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如仪器会把小红细胞误认为是血小板,这样就导致血小板的假性减少。血小板的直方图会出现多峰值或者尾部后翘等异常图形。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原理测定血小板异常时,可以转至网织红通道,利用核酸荧光染色法进行测定[4]。由于血小板中含有一定量的RNA,可以被荧光染色,但是成熟的红细胞却没有含有RNA,因此不能够染色。故荧光的强度可以区分体积小的红细胞、血小板和其他杂质,这样既可以消除红细胞的影响,也可以消除红细胞碎片的影响,可避免遗漏大血小板造成的假性结果。对于一些没有条件的单位,手工推片和计数依旧是最简便的方法。

    1.1.3血液凝集 凝集是目前较多临床科室出现血小板减低的最主要原因,几乎每天都能遇到,静脉穿刺不顺、多次穿刺、止血带绑扎时间太久的话,会使血液产生凝块,如果凝块细小到肉眼看不见,就会造成血小板的假性减低,凝集严重时可以直接看到抗凝血中的血块,对于此类标本,可与临床沟通重新抽血或采末梢血均可。

    1.1.4冷凝集 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易出现,仪器结果出现红细胞、血小板都很低,但是血红蛋白却是正常的。有研究发现这些都是冷凝集导致[5]。冷凝时,试管内部有很多细砂样颗粒,若将此标本放置在37℃水浴中30 min,随后上机,结果可正常。

    1.1.5血小板卫星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EDTA诱导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和中性粒细胞的Fc段受体发生黏附、结合,造成假性减低。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血小板黏附在白细胞周围,使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的血小板被计为白细胞。对于这类标本,应用草酸铵稀释液手工计数血小板。, http://www.100md.com(李金 吴凯乐)
1 2 3下一页